国创中心助力龙华打造千亿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高地

2024/7/9 15:53:04 来源:南方+

“我们跟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交流时发现,他们中不少都很羡慕深圳,因为深圳有很强的机械电子加工基础、设计基础,相关配套服务非常齐全,企业不用担心打样周期、制造周期、建厂周期等等。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时间是最关键的。”这是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副总经理赫家烨最近的观察。

高端医疗器械作为“皇冠上的珍珠”之一,是全球各地竞相发力的重点产业,也是深圳市“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布局中的重点领域。

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起步早、基础好,是国内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最主要集聚地之一。随着2020年国创中心落地深圳、2022年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入选国家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

深圳龙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中轴,是深圳地理几何中心,尽管医疗器械产业起步没有南山区早,聚集的医疗器械企业数量也不如宝安区多,但就是这个2017年才正式挂牌成立的行政区,2020年底吸引了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落户。几年来,龙华逐步构建起高性能医疗器械全链条创新生态,推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成为深圳愈加闪亮的城市名片。

坐落于深圳市龙华区银星科技园的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南方+记者 鲁力摄

向上攀升:从“安科军团”到“国字号”平台

提及中国医疗器械发展史,绕不开深圳;讲到深圳医疗器械行业,不得不提到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科”)。

安科由中国科学院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Analogic于1986 年合资成立,比同样起步于蛇口的华为还早成立一年,是广东省和深圳市最早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安科不仅研发了我国第一台彩超,还研发了我国第一台核磁共振机,第一台PACS、螺旋CT等医学仪器,而且被誉为医疗器械的“黄埔军校”,迈瑞、理邦等不少知名医疗器械公司包括的高管、骨干都在安科工作过。

今年76岁的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深圳大学原副校长陈思平1988年进入安科做博士后课题,后担任安科总工程师。他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采访时介绍,从安科走出来的人才大部分都没有离开深圳,一是因为深圳对创业包容、支持,二是深圳政策上支持高新技术公司,三是深圳配套能力强,形成了有利于新兴企业成长的“生态圈”,而后续涌现出的创业者也被称为“安科军团”。

以蛇口为起点,深圳的医疗器械企业逐渐扩散到全市,一些自主品牌逐渐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截至2021年底,深圳医疗器械生产类企业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95家,医疗器械产业出口占全国的14%,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在深圳各区中,宝安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最多。在原宝安区龙华镇、观澜镇基础上成立的龙华区,布局了富士康等世界级产业巨头,制造业基础雄厚,也成为不少优秀医疗器械企业的选择。

在专业机构MedicalDevice+DiagnosticIndustry发布的“2023全球医疗器械企业TOP100榜单”上,11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上榜,2家企业来自深圳,分别是迈瑞、稳健医疗。

2001年,稳健医疗总部搬到龙华区,从此扎根龙华20余年,成为龙华的“明星企业”。迈瑞的总部位于南山区,2021年,迈瑞医疗子公司迈瑞动物医疗总部迁至龙华区,一年后,迈瑞医疗全球供应链总部基地——龙华科技产业园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承载迈瑞供应链60%以上产能。

2020年4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先健科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牵头组建的国创中心由工信部批复成立,是当时全国组建的17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也是深圳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这个“首个”落户在哪个区?几经考察,国创中心这个“国字号”平台与龙华区“双向奔赴”,希望在这个医疗器械资源集聚的区域满足深圳乃至更大区域的需求,同时为龙华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升级赋能。

2021年春,毕业于剑桥大学的“90后”生物光学博士赫家烨,正式加入国创中心。国创中心持续实施全球人才招聘战略,目前人员总体规模300余人,科研人才占比70%以上,博士学历人才100余人,其中海归博士占比 71%,初步建设成大湾区医疗器械人才高地。

2023年1月,由国创中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迈瑞医疗与汉诺医疗共同合作研发的我国首台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获批上市,龙华区又创造了一个“第一”。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展厅内展示的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多个关键部件。南方+记者 马芳摄

获批4年多来,国创中心不断发挥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吸引国内一批龙头医疗器械企业在龙华加快创新技术布局,一批“专精特新”医疗器械企业加速集聚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愈加凸显。

赫家烨告诉南方日报、南方+:“医疗器械有非常强的产业集聚性,需要的产业资源特别多,包括检验检测平台、中试平台、加工公共服务平台等,只能是有了集聚效应,才能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

不仅如此,国创中心开展自主创新培育价值,安捷明医疗、明准医疗等一批孵化企业正式迈向产业化。安捷明医疗首席执行官秦臻曾说:“国创中心这个平台,能够直接帮我们对接到龙头医院和高层次权威专家,加速我们整个项目的技术转化。”

截至目前,国创中心共孵化了近30家有潜力的医疗器械初创企业,其孵化或投资的很多企业都选择落户在龙华,推动龙华的医疗器械产业生态更加积极正向地循环。

向新求质:致力打造国内首个医疗器械“灯塔工厂”

提起龙华的产业,深圳人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专业制造商富士康。

1996年,国家进一步放开外商投资政策,快速扩张的富士康经过一番考察,选址龙华作为其全球制造业总部基地。

2010年,龙华富士康科技园有工人33万左右,占到龙华40多万人口的3/4。

2019年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制造业“灯塔工厂”名单的富士康(中国深圳)工厂,也位于龙华。

正因为“近水楼台”,电子制造巨头与国字号的医疗器械创新平台,在融合中孕育了创新。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富士康与国创中心“牵手”做了一些创新,2021年底联合多个股东成立深圳市国创汇康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创汇康”),其中,“国创”二字取自“国创中心”,“康”则取自“富士康”。

国创汇康与国创中心、深圳迈瑞动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位于龙华区银星科技园,这里是深圳本土企业银星集团2001年建设运营的首个生态科技产业园,广东省小分子新药创新中心、霁因生物医药转化(大湾区)基地、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也坐落于此。笔者2022年到此采访时得知,银星科技园空置3600平方米产业空间长达7个月,只等国创汇康准备就绪后入驻。

今年6月初,笔者再次来到银星科技园,看到国创汇康的产业空间不仅设有研发总部,还有多个无尘车间,工作人员穿戴防护服在车间内忙碌。在十几分钟车程外的工业园内,国创汇康还有一栋6层的厂房,可以满足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

国创汇康位于银星科技园内的无尘生产车间。(国创汇康供图)

国创汇康副总经理王璐瑶告诉南方+,公司共有三个目标,一是建造节能减排、环保高效的生产环境,二是致力于打造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医疗器械智能精密制造平台,三是成为国内第一个医疗器械的世界级“灯塔工厂”。

王璐瑶透露,国创汇康今年的制造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40%,客户包括英国上市公司Belluscura、台企智顺科技等。

据介绍,国创汇康提供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定制化研发制造服务平台,有助于合作伙伴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上市成功率、降低企业成本投入、推动产业创新和促进产业聚集。

在为客户定制化生产设备以外,国创汇康还与伙伴成立联合实验室,组建产品设计与研发共同体,共担风险与资金,有助于协助中小企业研发产品成果化。

向千亿进军:做大产业链做强医疗器械城!

早在两年前,国创汇康打造的CDMO平台,已被列入《深圳市培育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

根据这一行动计划,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布局在南山、坪山、龙华、光明和盐田五个区,呈现出“南研发、北制造”的特点,其中,南山区定位为“总部引领区”,坪山区定位为“综合发展区”,光明区定位为“创新先行区”,盐田区定位为“应用示范区”,龙华区则定位为“制造承载区”。行动计划提出:充分发挥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作用,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专业园区及医疗器械CDMO平台。

近日,笔者打开“龙华政府在线”网站,以“医疗器械”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相关信息近200条,这个结果远高于深圳其它行政区。

事实上,自龙华区将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列入重点赛道以来,区域性的产业政策频出,企业数量也快速攀升。

今年2月1日,龙华区人民政府印发《龙华区关于支持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大力招引重点企业,引进一批显示度高、带动性强的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企业。

2月18日,龙华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正式发布《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总体发展规划(2024—2035年)》,全力推进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规划建设,全面建成深圳市高端医疗器械核心制造承载区,打造全国顶尖、世界一流的千亿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高地。

今年3月,龙华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顾春龙介绍,2023年,龙华全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产值(营收)突破170亿元,同比2022年新增超50亿元。

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位于龙华区北部,总规划面积近20平方公里,约为龙华全区总面积的1/8。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项目也是深圳市“工业上楼”首批试点项目,未来将建成全市首个、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发展集聚区。

来自于龙华区发展和改革局的最新消息显示,截至目前,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已成功引入了华为、迈瑞、联影、联新、广和通、科达利、海目星、硅基北芯等龙头企业。

“医疗器械产业对产业空间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一栋楼就可以容纳多家企业,但单位面积能创造的效益更大,对产业空间不是特别多、交通等配套好的区域尤为适合。”深圳市政协委员、康膝生物医疗 (深圳) 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鉴墨近日接受南方+采访时说,龙华区相关产业成熟、配套好,高端人才和技术工人都比较充裕,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有独特优势。高端医疗器械行业有比较高的行业准入和技术门槛,需要耐心培育,但一旦成长起来往往非常稳定,可持续强,往往不会像有些行业那样因从业者蜂拥而入造成产能过剩。

李鉴墨认为,一个区域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一是要有耐心,要针对国内外发展优势和区域优势找准方向,一旦确定方向就不要轻易变化,因为高端医疗器械企业成长有一定周期,甚至要按5到10年去规划,厂家在选择一个区域时也会特别考虑政策的稳定性;二是由于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回报周期长、风险高,一旦成功后获利巨大,区域针对产业应给于相对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从资金、政策、配套服务等多方面提供支持。

专家观点

陈思平:找准区域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

从1988年加入安科,到2005年担任深圳大学副校长后,主动向学校申请创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后又负责创办深圳大学医学院,陈思平多年来一直关注深圳医疗器械领域的变化。

陈思平近日在接受南方+采访时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医疗器械主要限于医疗电子仪器,深圳电子信息发达,自然有利于发展医疗电子仪器且相互促进,但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人工智能、材料学等方面的突破都会在医疗器械上得到运用。

他强调,医疗器械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体,围绕着医学开展的“Med+X”创新可以融入大量先进技术、形成创新点,深圳作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发源地,除了继续发展原来有基础的细分产业,还应有更多创新的方向,创造出更多创新的产品。

在他看来,当前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医、工结合不好,这里工是指综合性学科,有的城市是医强、工弱,有的城市则是医弱、工强,需要与外地资源相结合。深圳高端医疗器械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需要人才,另一方面需要与医学结合得更好。近年来深圳高校的医学院、新建医院越来越多,过程中也应注意医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以促进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

他认为,深圳以往不像其他城市那样有专门的医疗器械产业园,多个行政区都在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南山区的高端仪器、精密仪器企业相对集中,龙华区也在向有科研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高地发展,但还没有形成相对规范的划分,容易产生同质化竞争。各区应充分调研,明确自身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

谈及龙华区,他认为国创中心作为“国字号”平台,应有专门的队伍着重以“创新”为中心,派生出更多“创业”,相信其未来会做得更好,带动龙华区乃至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新”而行。

他建议,龙华区高质量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一是要集中人才,利用国创中心等平台优势持续吸引人才加入龙华,同时重视与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二是可以抓住“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的机遇,如果能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免费办公场地等有竞争力的资源,让更多真正有创新性的产品诞生在龙华,并申请到医疗器械注册证,之后就不难获得投资,还可以选择委托给有资质和生产能力的企业生产,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降低直接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形成更有生命力、竞争力的高端医疗器械“生态圈”。

【统筹】杨磊 吴永奎

【撰文】马芳 程德坤 马宁

【摄影】鲁力 马芳(除署名外)

【海报】文海燕